「可追蹤性制度」在農業應用上又稱「產銷履歷紀錄制度」。就農產品而言,亦即「可以追蹤農產品的產銷履歷過程」,也就是在整個農產品生產、處理加工及流通、販售等各階段,由生產者及流通業者分別將食品的產銷履歷流程等相關資訊詳予記錄,消費者可以透過追蹤農產品產銷相關流程,了解在各製程環節的重要資訊。

藉由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雙向流通鏈所建立的可追蹤系統,消費者不僅可追蹤農產品本身,也可了解農產品的由來始末,包括農產的生產者、負責集貨與分級的集貨社場、物流流通業者及行銷通路 (超市、量販店、批發市場等)等過程。因此,我們可將此一從農場到餐桌之間的過程紀錄稱之為 「產銷履歷」。


為提供國人衛生安全的食品,自生產至消費的各個階段均必須有安全的控管。首先,要嚴格監控農業生產環境,避免水土資源受到廢棄物、廢氣、廢水的污染。其次,農產品在農(牧)場生產階段要安全使用農藥、動物用藥、飼料及其添加物,以免藥物殘留不符合衛生安全的要求。再者,農產品的冷凍、冷藏、運輸、加工亦影響到食品品質與衛生安全,食品加工廠的原料品質、廠房設備、加工製造方式都要符合食品衛生安全條件。市售食品如未妥適儲存或存放過久亦會變質。因此,健全的食品安全體系應涵蓋生產環境的維護,農產品產銷安全管理及上市食品的查驗與逆向追蹤。而農產品產銷履歷管理制度則為食品衛生安全體系的重要一環。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消費者對於食品品質與衛生安全更為重視。因此,先進國家如美國、歐洲、日本已開始實施農產品產銷履歷記錄制度,建構一套農產品自田間生產至消費者之間所有流程之記錄,並提供逆向追蹤系統,以維護消費者安全。消費者可查悉所購買產品之生產者、產銷作業流程、農產品安全管理及農藥殘留檢驗之管控。

未來可擴大推廣此一制度,涵蓋主要蔬果、養殖魚類、雞及雞蛋等產品,並逐年建構台灣農產品的安全農業資訊網路。

我們欣見農委會開始規劃建立農產品生產履歷管理資訊系統,但農產品履歷制度的建立不是一種紙上作業,其重點不在於資訊系統,而在於產銷安全管理,即所記載每一階段作業之確實性。如果記載不實,無法獲得消費者信賴,此一制度將毀於一旦,名存實亡。因此,農政機關的輔導、監督,農民的自我管理及農民團體(特別是產銷班)的有效控管至為重要。我們期盼農產品履歷管理制度能夠順利推動 ,此制度的確實推動,讓業者誠信記錄供消費者可逆向追蹤,藉以杜絕黑心食品氾濫。